Monday, February 26, 2018

老千獵食的天堂

老千獵食的天堂

最近频频獲邀到國內不同城市出席了連場的創投和創業講坐和分享會, 忙得喘不過氣來, 完全没有時間整理博文, 在此得要向大家讀者朋友賠禮。

那天剛回港, 與祥益汪生汪太和一衆投資達人好友討論最新的環球熱話, 談及近半年來得火熱的 ICO 市場, 其融資騙案層出不窮, 對盲目跟投的散戶投资者而言, 實是九死一生之局, 為免有讀者朋友中伏, 想在本文作簡單分享。

加密貨幣不太熟悉的朋友, ICO 是 Initial Coin Offering 的簡稱, 解作初始代幣發行,本應是為區塊鏈初創項目而設的融資渠道,透過發行代幣來籌款, 得以把項目完成。

對初創區塊鏈項目而言,ICO 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融資方案, 通過加密貨幣來資助產品的研發和運作。

然而,今天的 ICO, 卻成了不少老千獵食的天堂!

談及老千, 別誤會, 百樂不是指一些低層次 (如抄襲白皮書, 虛假項目, 虛假公司, 虛假創辦人和顧問之類) 的老千局。

反之, 筆者想探討的, 是表面上較難識破, 但骨子裏實與騙局無異的 ICO 項目。

一直有留意加密貨幣的朋友大概也知道,在過去的短短半年間, 大部份有關 ICO 的項目,已經從核心區塊鏈科技,退化為單純利用加密貨幣來達到火速圖利的財技,它們有些根本就沒有任何與區塊鏈相關的元素。

關鍵是, 許多 ICO 投資者似乎忘記了, 為什麼這些項目需要發行加密貨幣呢?

仿佛,在人云亦云的驅使下, 以發行初始加密貨幣來圖利, 變得很正常了,沒有人再自我反省地提出: ”為什麼”?

事實上, 從純技術角度來看,除了比特幣,以太坊,莫內羅等等的實用性加密貨幣外, 實很少近期的 ICO 項目, 是真的需要使用代幣來營運的。

由於投資者瘋狂投入 ICO 的資金數量出乎意料之龐大,幾乎所有業內的創業家和機會主意者, 都把手上的生意, 項目, 或腦子裏的生意點子,来個 ICO 化!

您必須首先購買從 ICO 發行的特定代幣, 才能使用它們在白皮書內所承諾的產品或服務。是否真的需要有代幣的存在, 真的需要用上區塊鏈的技術, 什麽去中央化格構, who cares?

這就是今天行業遇到的高層次騙局問題所在!

爆發性的濫發各式各樣代幣, 除了嚴重地限制了其產品的使用性和實用性外, 也大大削弱了其 ICO 項目本應具有的融資效用。

最终, 就有如當年科網股一樣, 只有優質踏實的代幣, 才能存活下來。

在這個 ICO 的 Big Bang 大時代, 實是一個危機四伏的時代, 對以ICO 來創業的朋友而言, 的確提供了一個很有性價比的集资途徑, 但對 ICO 的散戶投资者来說, 實要做好功課, 並找來對加密市場有深入認知的專家幫忙, 從新審視自己的投資組合, 踢走這些 “莫需有” 的老千代幣, 才不至把辛苦賺來的血汗錢, 送進騙子的口袋裏

Sunday, January 21, 2018

一夜蒸發九成本金的慘痛投機教訓

一夜蒸發九成本金的慘痛投機教訓

那天與一位朋友 (S 君) 聊天, 談及最近的加密貨幣大調整, 才得知向来極之保守的 S 君竟然大手買入了一隻名為 BCC 的加密貨幣。 

比較有研究加密貨幣市場或有上百樂加密貨幣課堂的朋友, 大概也聽過 BCC 的疑似龐氏營運手法, 它於 2017 年升值超過 2,700 倍,其代幣市價從二零一七年初的一毛六仙美元,爆升至年底的四百三十美元, 成為那年表現最佳的加密貨幣之一。 

Well, 在加密貨幣的世界而言, 2700X 也許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但令百樂有感而發的, 是向來只作保守磚頭投資 (還是住宅 only) 的 S 君, 個多月前還向筆者堅决表態, 完全否定加密貨幣的存在價值! 

然而, 最為讓百樂不安的, 是 S 君連 bitcoin (比特幣) 與 ether (以太幣) 的分別也不大了解, 更遑論弄清 BCC 是何物, 但眼見身邊的損友們在過去幾個月來,從 BCC 中大賺特賺, 終於受不了誘惑, 跟隨他們以 2018 年初時的摸頂價投入數以百萬計現金入市 (這隻疑似龐氏貨幣), 在剛剛過去的加密貨幣大調整至今,已為他帶來了超過九成本金的損失! 

回看今天的加密貨幣及其 ICO (加密貨幣初始發行) 市場, 如此瘋狂的盲目投機, 確實有火速蔓延的趨勢, 事件中描述的 BCC 只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亦因如此, 百樂不得不發文與大家作一点理性分享。 

問題的核心, 不單單是估值基礎的問題! 

實情是, 大多數的所謂加密貨幣投资者, 根本就不知道所投的加密貨幣, 其背後的公司究竟是做些什麼,更不用說這公司的商業模式和團隊的營運理念。 

如果人們不明白自己正在交易的資產是什麼,他們就無法得知其投资物的淨現今市場價值, 亦因此成了老千和騙子們的獵食對象! 

坊間不少資訊或 “教學” 媒體平台及機構, 正軟性地鼓吹人們以賭博的形式來購買加密資產, 手法與跟財演買 number 入市炒賣無異, 直接衍生出來的 pump and dump 做市風氣, 不但使無知的散戶投资者蒙受損失, 最為影響深遠的, 是讓社會上各界人仕, 誤以為加密貨幣及其背後的區塊鏈去中央化技術, 是導至問题的所在, 繼而使政府出手嚴加管制, 最终阻礙了科技的進展, 人類的文明。 

如筆者在多篇文章提過, 所有的泡沫, 如荷蘭的鬱金香, 北美的太平洋鐵路, 舊金山的挖金潮和上世紀末的科網熱, 甚至乎今天的加密資產泡沫, 都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 FOMO(恐懼錯失, Fear of Missing Out)因素。 

不理性的估值, 大多是由 FOMO 因素驅動的。 估值沒有經過真正的價值投资分析作為基礎,投資者見傍人獲爆炸性的上升回報而心動,為了趕上貪婪的列車, 而埋没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但是,加密貨幣與歷來的泡沫, 有一點很大的區別... 

以往的泡沫, 至少投資者也約略明白他們所投資 (實是投機) 的大概是做些什麼,但今天的加密貨幣投資者, 試問又有多少人知道他們正在 ICO / 交易平台所認購 / 購買或遠在加拿大採礦的貨幣, 到底是做些什麼的呢? 

眼見及此, 百樂認為在過往近幾個 (和未来的) 市場大調整對整個加密貨幣和區塊鏈市場實有著排毒的作用, 讓大家在瘋狂中歇息一下, 冷靜下來, 回復理性後再重新出發, 以踏實的價值投資法去評估眼前的加密項目。 

其實每個投資, 都不應人云亦云, 自己先做做功課, 充份了解其加密貨幣 (和背後的公司團隊) 所創造的產品或服務, 當確定了是有長遠的市場價值後, 才按時段和進度去平均入市投资, 這才是在加密市場上如何穩步快速致富之道。 

Tuesday, January 16, 2018

加密市場大調整的簡短個人分享

過去的 24 小時不停收到各方朋友詢問有關加密市場大調整的事兒, 為免不重覆又重覆自己的立場, 在此想作簡短個人分享。

flickr creative common
一如以往, 我是跟從價值投資法平均下行入市, Why? 因為我從不跟 number 入市, 每個投資, 都做了功課和相信所投資的加密貨幣背後的公司, 所創造的產品或服務是有長遠的市場價值。

所以, 眼見今天 (甚至未来x天) 的大調整, 我都是以平常心去面對。

老實說, 大調整對整個區塊鏈生態而言, 也許是一件好事, 過往半年太多心態不良和不事生產的人入市投機, 短炒的有, pump & dump 做市的有, 採 x 礦的有, 借幣套息的有, 老千局層出不窮, it's the time to filter out the boys from the real men!

最後都是這句, 加密市場没有監控, only invest in what you can afford to lose. If you are panicking for this correction, it probably means you have over-invested yourself into this crypto-market.



Wednesday, December 27, 2017

破解「擁有一枚比特幣就能退休」之謎

破解「擁有一枚比特幣就能退休」之謎

大家 2018 年新年快樂! 記得聖誕前夕的一個晚上, 有幸獲祥益汪總邀請, 與一衆地產實業投資朋友把酒談天, 約略討論過比特幣的瘋狂波動性和未来大幅下滑的可能。

誰知幾天後在民衆財經傳播接受訪問時, 就碰上 2017 年尾第一波的調整, 比特幣價位大瀉之餘, 風趣的主持葳葳也順帶問及其幣值在未来還有多大的上升空間, 筆者一如以往, 認為從虚擬貨幣市場的角度而言, 比特幣正是處於泡沫週期中, 但若果一定要在這刻為比特幣寫上一個較為理性的未來價值, 得要先作出一個大膽的假設, 才能推算出其未來潛在價值。

其實不只是訪問節目主持對其剩餘上升空間有興趣, 在加密貨幣課堂和 blog 上亦有不少學友和網友, 陸續詢問有關坊間一些財演KOL 及「 專家」們, 以一百萬美元一枚比特幣作旗号來吸引老佰姓參與的投機炒賣課程。

一枚比特幣當真可值一百萬美元 (as of 2017-18)? 在此筆者想與大家分享一下, 自己對比特幣未来上升空間的看法**。

先讓我們回到民衆財經的訪問, 究竟筆者用什麼假設來推斷比特幣的未來潛在價值?

如一向有閱讀 100HappySouls.com 的朋友都大概猜到了! 不就是把比特幣視作黃金的假設吧!

上幾篇文章提到, 比特幣即使没有作為基本貨幣的條件, 在一定程度上, 卻是可充當一個全球儲值 (Storage of Value) 的工具。但若然與黄金相比時, 確實有好幾個重點因素, 要作正反面的考慮:

第一, 黄金有完善的存取機制, 比特幣如果處理不善, 是很容易通過線上錢包或用戶的電腦/手機而被黑客攻擊和盗取。

Well, 但這是虛擬資產管理上的教育和執行問題多於實則存取及安全問題。

第二, 受監管 (什至被封殺) 的風險, 在可見的將来是蠻高的,試問那一個具有治國能力的政府, 會讓比特幣自由沖擊自家的現有金融體制?

Well, 但一旦比特幣被大部份國家和民衆採用了作為儲存價值的工具, 其國家或機構內的監管機制也可能要作出適當的調整來配合比特幣的合法使用, 從而維持自身在環球的相對競爭力。

第三, 黃金是貴金屬, 供應有限,而加密貨幣則很容易就能創造代幣或分叉幣,實際上沒有供應的控制,因此沒有實體的內在價值。

Well, 話雖如此, 世上只能有一個始祖的, 普遍共識的儲值加密貨幣,那就是比特幣,其上限是 2100 萬, 如把目前已丟失的四百萬比特幣 (as of Nov 2017) 計算在內, 供應上限更只有 1700 萬。

目前比特幣供應量每年以 4% 採礦式增長。而下一個比特幣供應減半期 (halving event) 將在 2020 年中發生,到時比特幣通貨膨脹率將減至每年 1.8%,供應將進一步受到限制, 長期而言, 將比黃金更為稀缺。

Okay, 了解完以上重点因素後, 讓我們回到本文的假設題: 若然比特幣在可见的未来成為新一代的黃金,將會是何價 (相對於今天黄金的價值) ?

目前的黃金市值 (as of Jan 2018) 為 7.8 兆美元

假設比特幣的市場佔有率是黃金的十分之一, 比特幣的市值大約是: 7.8 兆美元 / 10 = 7800 億美元。

由於只有 1700 萬比特幣存在供應 (看上文 21M - 4M = 17M),每枚的價格就大約是: 7800 億美元 / 1700 萬個比特幣 = 4.59 萬美元。

假設黃金和比特幣平分天下, 比特幣的市值大約是: 7.8 兆美元 / 2 = 3.9 兆美元。

每枚比特幣的價格就大約是: 3.9 兆美元 / 1700 萬個比特幣 = 22.9 萬美元。

若然黃金完全被比特幣取代, 每枚比特幣的價格就大約是: 7.8 兆美元 / 1700 萬個比特幣 = 45.9 萬美元。

To recap, 現在的比特幣雖然没有作為貨幣的條件, 但卻是有可能挑戰黃金的地位。 如以文中的假設作出發点, 其潛在未來價值大約在 4.59 萬美元至 45.9 萬美元之間。如以一百萬美元作為退休目標的朋友, 開玩笑而言, 或許要買下 2.2 枚至 22 枚比特幣才行了 ;)

**一如以往, 本文的分享全屬百樂個人觀點和見解, 好讓大家在茶餘飯後吹吹水, 做做夢, 絕不可當作任何投資意見。 

Friday, December 15, 2017

百花齊放的良性互動

Image may contain: 22 people, people smiling下星期又要衝上雲霄,離港前到了香港數碼港探望了很多新舊朋友,並慶祝數碼港一千多家在深港初創企業的成立,當中有不少創業家也是自己的好友,看到他/她們從當初只有一個蠻瘋狂的生意點子,到今天已有產品和盈利,創造出革新的巿場價值,實感恩不已。

當晚趕不及觀看大會安排的 4D 星戰電影,急忙地就從薄扶林跑到中環去,到了香港創客節當評審,除了與不少剛畢業的創業朋友交流外,更有趣的是,發覺在人羣中,有很多,對,是很多來自深圳的創投公司在尋找高質的初創項目,自己也算是代表香港的創投界,看到如此百花齊放的良性互動,實是在香港有心創業的朋友之福!

Wednesday, December 13, 2017

比特幣會否取代現有貨幣?

比特幣會否取代現有貨幣?

記得在一個與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分享會中, 百樂和出席的朋友們做了一連串有趣的虚擬實驗, 其中一個, 是假設人們都採用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為主流貨幣後, 所带来的市場連鎖效應和對其幣值的影響。

課堂完結後, 有幾位非常好學的朋友當晚就來信跟進多個在堂上討論過的熱點話題。最為有趣的, 是他們都不約而同地問及比特幣取代現有貨幣的可能性。

百樂覺得這課題雖然只是堂上的一個虚擬腦震盪實驗, 但大家作為具有獨立批判性思維的一羣, 如此大膽的假設, 的確值得小心求証, 希望籍著本文, 與讀者們作一次性的探討和分析。**

By the way, 在此先要謝謝同學們的來信提點, 讓百樂看到在分享時所忽略了的盲點, 從而得以改善日後在同類課題上的教學思維。

Okay, 現在讓我們回到問題的核心: 比特幣會否在可见的將來, 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主流貨幣?

比特幣創立的原意, 的確是希望能扮演主流貨幣的角色, 不再讓一些欠缺治國能力的政府濫發鈔票, 造成購買力嚴重貶值, 小市民怨聲载道。

但是,若我們仔細看看今天的比特幣, 實與理想的版本不乎!

Why? 政治和波動幅度因素除外 (上幾篇文已有討論), 主要還有三個重大尚未解决的難題:


1. 吞吐量

現時 (2017) 正受世界追捧的比特幣, 實無法處理環球貨幣所需要的交易數量。這也是為何有比特硬分叉貨幣 (如 bitcoin cash, bitcoin gold) 和其他代幣 (即是 altcoin 如 litecoin, dash, etc) 誕生的原因。

當然, 目前比特幣的核心開發團隊, 交易所, 錢包商和礦工團體正在積極進行相討,研究和改進,希望吞吐量的問題, 在中長期, 有可能得到解決。

但短期而言, 並不樂觀。


2. 供求生態

從本質上來說,人們總是會把受通貨膨脹影響的東西花掉,而把抗通脹的東西儲起来。

不明白?

舉例說,我們手持的現鈔 (如美元或港元), 都因美帝大開印鈔機而每年不停地貶值, 這驅使你得把錢錢 (法定貨幣) 花在較為保值的投資上 (如房地產)

而比特幣則剛好相反,因只有 21M 供應的上限, 自比特幣面世後, 每年 (直至 2017 年) 比特幣的價值都在大幅增長。因此,若然你手持的不是現鈔而是比特幣, 你或會因為花費比特幣而感受到錯失升值機會而帶來的懲罰!

若從這樣的行為經濟學去想想, 比特幣是極有可能導致资金囤積,減慢貨幣流通速度 (velocity of money), 為經濟活動带来阻力,實不是理想貨幣應有的屬性。


3. 交易成本

又試想想, 在今天的貨幣世界, 你可以把一定數额的貨幣 (如一百元港幣),以現金或電子支票形式, 轉發給朋友, 而他們也可以把同樣數额退還給你,這一來一回, 不論重複多次, 對原有的幣值没有影響 (它仍然是一百元港幣)。

但是,由於比特幣的運作是建基於礦工們工作證明架構 (POW) 的關係, 每一次的比特交易, 都要給予礦工小费。

情況就有如信用卡交易一樣,每次交易都會被收取費用,這樣,在多次重複交易下,你原本的金額可能只剩下一小部分而已。而實則上, 因比特幣的需求越来越大, 其區塊鏈的增長越来越長, 採礦難度越来越高, 其比特幣的交易成本也隨即遞增, 這也進一步為整個比特經濟體帶来貨幣流通上的阻力!

所以, 從以上三點可见, 以今天的比特幣而言, 它還沒有成為環球貨幣的條件, 更枉論可以取代現有貨幣的可能。

話雖如此, 聰明的課堂同學們和讀者朋友, 在這刻或許已經開始參透到, 這枚比特幣的背面, 所暗藏着的「另類價值」吧!

暫賣一賣關子, 待下次分享會再與大家詳細分析..

** 一如以往, 百樂的分享全屬個人觀點和見解, 絕不可當作任何投資意見。 

Sunday, December 10, 2017

從抗奮中找回一點理性

上星期在天窗做了一個與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有關的分享會, 有點感想。

如大家最近有留意 bitcoin 市況的話, 都知道其泡沫式波動已達至史無前例的級數, 百樂因創投工作關係, 接觸加密貨幣和區塊鏈的項目比較多, 因此在聚會中, 也分享了在這風高浪急的加密貨幣市場中, 自己作為個人投资者和機構投资者的一點非機密的行內資訊, 非主流的看法, 和極具娛樂性的得失經驗。

最使百樂感足的, 是分享會中的朋友都很踏實, 並没有因比特幣的直線上升而沖昏了頭腦, 所發問和交流的議題, 都是以實則環球局勢和供求為核心, 絕不人云亦云, 其獨立的思考能力, 給整個 meetup 帶來了非常高素質的互動, 大家共渡了一段快樂和充實的時光, 在此得要謝謝天窗全體同人, 安排了這項精彩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