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2, 2016

劏房分拆背後的大智慧

剛過去的週日, 與小朋友狂 IKEA, 行過一個 aisle, 擺放了不同款式的屏風, 女女問, “what are those dividers for?”。 我說: “這是屏風, 是用來把房子的空間分隔, 騰出更多間隔空間來”。女女繼續問: “but the house doesn’t get bigger with those 屏風, so why bother?”。 我說: “因為屏風的其中一個效用, 就是只需花很少錢錢, 就能給予人們更多私人空間的感覺。 私人空間, 是一樣人們喜愛, 有市場價值的東西, 明不明?”。 女女說: “oh! I got it! I got it! That’s why we built so many houses with so many rooms in each of them.”。 我說: “聰明! 請你食 IKEA 軟雪糕!”

和大家分享這段小對話, 絕不是要炫耀女女的聯想能力, 而是想帶出
我們日常見到的分拆例子, 背後所藏着的大智慧。簡單地說, 就是如何把有限的資源, 以有效率的方法分柝後, 得以釋放出比原本個體更大的經濟效益。

其中我們最為熟識的, 就是地產投資者把房子合法地間成套房來提高實用性, 從而賺取更高整體回報; 又如建築商把地產項目設計成酒店式超小型公寓, 把衆多上車客的購買和借贷力完全釋放出來, 速使資金流運轉更快, 提高營運效率; 又或者是租客把自己租住的單位再分租給其他租客, 並把牀位換成雙層(什至三層)牀, 得以大大減低自己要支付的租金, 什至有餘錢可製造出正現金流!

推而廣之, 分拆的應用層面, 不單單在房地產, 另一個我們經常接觸的例子就是股市, 每當大股東們把股票分拆時 (請不要與供股配股混淆), 那一刻的市值雖沒有改變, 但股價因分柝後 “下降” 而變得 affordable, 使更多散戶投资者入市購買其股票, 在財演的協助下, 所引進的額外資金, 可比做實體資產分柝更厲害。

另一個常見例子, 就是公司分拆上市, 如母公司有着不同業務或品牌,而其個別年盈利經會計師團隊 “整理” 後, 又合乎上主板要求, 個別上市後的總實際市值,可要比以 conglomerate 型式上市集資要高多了。同樣的財技更可在上市後重複使用,把子公司旗下的新增業務再分拆出來, 得以完全發揮其業務在市場上的 mindshare, 並充份給取對新市場有圖景的投資者资金, 續步建立起同一系的上市王國!

你或許會問, “我又不劏房子, 又冇本錢去食這些金融上市大茶飯, 分拆關我何事?” , 其實, 我們如果可以抽象一點去看看以上談及的兩個分拆例子, 會發現背後的大智慧, 是可以立刻應用在一件不論貧富都擁有同等限额的東西, 試猜猜這是什麼? 這就是時間。除非我們因某些特殊原因導致时日無多, 不然, 每天 24 小時是你我都相對地各自擁有的珍貴資源。

把時間有效分拆, 有如懂得善用時間, 去製造最大的個人或社會效益。請特別留意筆者以下這一句話: 如以時間就是金錢的角度去看, 分拆的精髓不是在於 paid by hour, 而是 paid by the recurring value being created。

即是說, 我們要把時間花在創立一盤可以製造被動收入的生意上。被動收入最美妙的地方, 就是可把我們從工資奴隶制裏释放出來, 所赎回的時間, 即可 “分拆” 出來, 去創立更多可以製造其他被動收入的生意, 重複使用下, 將可極速達到财務自由。 (過中牵涉 delegation 的艺术, 往後會多加探討..)

綜合以上所述,來個簡約的總結吧。我們周圍都擠滿了豐富的資源,要懂得有效地運用這些資源,並充份釋放出相應的價值,我們需要學會細心觀察資源的特性, 並把分拆的智慧適當地加以應用。天下成功的創富者, 都是分拆的能手, 掌握了其奧秘,小可修身整家, 大可治國平天下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